「沒有時間思考,沒有觀察,沒有感受,就不可能寫出動人的故事。」

給孩子「說」的空間

儘管如此,在座的老師們並不悲觀,反而發展出活潑創新的教學方法。

「我每年要和一百位學生聊天。」蔡淇華在問答和對話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他們試著有條理地組織自己的經驗與見聞,當學生願意開口說故事,便有機會從中淬鍊出感動,再訴諸文字,寫成佳篇。

韋瑋也認為「說」是「寫」的基礎,「我要學生用名詞來自我介紹,訓練他們『我手寫我口』。」她喜歡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帶領他們完成新鮮的描述,把「我很□□」轉化成「我是□□」,「當學生把『我很帥氣』換句話說改成『我是一隻雲豹』時,他就學會了漂亮而不失精準的形容,而這正是寫作技巧的基本功。」這個「觀照自己」的遊戲,讓不少同學開始愛上寫作。

顧蕙倩則是讓枯燥的古文課變得充滿趣味。她教到《管晏列傳》時,為了不讓上課太無聊,便安排彼此不認識的學生兩兩一組,要他們相互認識、訪談對方,最後完成一篇介紹兩人的文章,「在這過程中,他們不但能『具體』了解什麼是傳記,也學會了寫作。」

陳清圳喜歡陪著孩子「一起說」。他曾帶學生去宜蘭南澳的海邊「上課」,「我要孩子們去觀察太平洋的海和海風,跟台灣海峽的有什麼不同。我們在海邊圍坐成一圈,一起分享、討論,慢慢地,故事就出來了……」

從諸位達人的實踐看來,語文教育離不開生活教育,以及生命教育。

寫作力呈現M型化

 


圖/聯合報提供
主持人小熊老師承辦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十年,他觀察到新一代的寫作菁英,文學表達能力較之上一代,不但沒有退步,反倒因為多元豐富的涵養,顯得更加「早熟」而呈現「進化」。但他在編輯崗位、校園講座接觸到青春學子的文章,則發現「連完成一個通順的句子都有困難」的普遍狀況。

 

於是他問:「是因數位媒介推陳出新,孩子們習慣透過圖文乃至影音模式溝通,而逐漸喪失文字表達能力嗎?」

韋瑋回應:「電視劇、電影,都需要腳本,有的還是改編自小說,這些都需要寫作啊!」現代人不應為了追求快速,放任自己的文字變得更零碎、鬆散,「文字的重要性從來就沒有改變。」她認為,提升寫作力,也能提升競爭力。

「所以啊,我開了一堂臉書寫作的課。」時常在臉書撰寫文章的蔡淇華認為,網路時代的文字,不但有更多創意可能,在數位傳播「快且遠」的今天,透過寫作所傳遞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超越過去。

「網路也是一種文字平台,對文字不見得是傷害。」陳清圳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是讓文字在不同的呈現形式中,仍然保有文學的美感。

在影音時代裡培養寫作力,的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不乏契機,若學子們懂得透過不同的形式,利用各種載具,以貼近自己靈魂的文字表達意義,或許,「新生代會發展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新聲帶』也說不定。」小熊老師滿懷希望地作結。

●台積電「文學之星」座談紀錄,請看今日聯合報「生活周報‧文學專刊」。

 

【2014/03/29 聯合報】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