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慎用流行語,請看文學家余光中的說法:

問:余教授也會用「high」和「粉絲」這些新詞?


余:會啊。你知道「粉絲」怎麼來的嗎?這個字是fanatic,意思是狂熱分子,剪掉後面尾巴變成fan(粉),意思就溫和了,加了「絲(S)」就是多數。


我寫過一篇「粉絲與知音」的文章。夏志清肯定張愛玲,寫進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那時候夏志清是知音;現在張愛玲擁有的不只知音,而是一大堆粉絲了。


我覺得粉絲可愛呀,至少比「凸槌」、「轟趴」、「趴趴走」要好一點!使用流行語還是可以有選擇的;就看你受不受得了。


朱:我改作文時會建議:每個老師的忍受度是不一樣的,為自己著想的話,還是不要太多刺激的東西,選用新詞要謹慎。


余:這些東西就像胡椒等佐料,撒太多也吃不下去嘛。


問:許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去補作文,怎麼看這個現象?


余:母語是母親講的話,連母親的五官都不熟悉,還要去問別人「我的母親怎麼一回事」,這完全是反常的。


家長普遍認為英文比中文重要、有出路,中文是可笑的、可以無師自通的。事實上,很多台灣人對中文無法應用自如,許多是用得不恰當的。


朱:我出作文有聲書,是看到坊間有些教作文的方式很可怕,國小一、二年級就由文法下手,問孩子哪個是動詞、名詞,介詞怎麼用…;這是比喻法、感嘆法…。先分析、拆解,把孩子的胃口都教壞了。


我跟孩子說,這些分析考不好就算了,一路把障礙撥掉,讓他們開心一點,用閱讀打個厚底,以母語自然的表達想法。


問:從學生的報告或作文裡,觀察到中文西化的現象嗎?


余:中文底子不好容易向英文傾斜。我最不能忍受像「關於…」這類介系詞,都是不需要的。


朱:聽新聞報導時,常覺得電視台記者語焉不詳。


余:電視記者口若懸河,其實不需要這樣歇斯底里。文筆不簡練,才要用嘴來彌補,很辛苦。


朱:有些年輕人會出現火星文,因為他們只侷限在網路世界裡,如果有大量而廣泛的閱讀,語文的世界不被侷限,出來的東西肯定會不一樣。


余:對,就落入那樣的「語境」酖酖語言的環境裡。連名作家也轉不過彎來。例如:「這是我唯一喜歡的一個作家。」用了「唯一」又來「一個」,這種重複、糾纏的現象太多了,連社會科學的名學者都無法化解。很多有學問的朋友,中文都不通的。


像「這本書很有可讀性」,直接說「這本書很好看」就行了;「穩定」總要說成「穩定性」,幽默說「幽默性」,好好的形容詞,先要變成抽象名詞;最直接了當、有力的中文都忘記了,繞彎子講似是而非的偽學術名詞。


有人說我嚴苛,問我:「語言是活的,像河讓它自然流過去好了。」我說:「河流要不要河岸呀?」沒了河岸,不就變洪水了嗎?以前我寫詩「星空,非常希臘」,有人說我亂來;現在又有人說我頑固,高喊搶救文言文。獨創、實驗性的寫作可以打破文法;教學、寫常識性的文章就必須遵守規範。兩者是分開來的。


【2008/06/0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