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中時【廖玉蕙】《創意經典3之3》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以「王冕的少年時代」為例談語文教學

  當我舉國中課本上「王冕的少年時代」為例,請教他們的印象時,大夥兒異口同聲:「應該是寫王冕勤奮向學的經過吧!」
  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學生搔首踟躕,勉強擠出「好像是畫沒骨荷花的吧!」
  「『王冕的少年時代』干我甚麼事!我自己的人生都搞不定了!我管古人王冕幹甚麼!」一位激憤的學生忽然負氣地回答。他開始抱怨國中課本裡選的這篇「王冕的少年時代」,跟其他的古文一樣,除了樣本的、討人厭的「勤奮向學」主題之外,實在想不起來王冕的人生跟現代的他有甚麼關係。
  「我幹嘛得浪費時間去念它!」
  王冕的少年時代果真和現代的我們沒有關聯嗎?為什麼國中生需要讀這一課呢?這件事有意思!且讓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這篇課文吧!
  母親的眼淚和兒子的體貼
  套句現代的說法,少年王冕生長在所謂的「單親」家庭。父親在他七歲時亡故,母親做點針黹供他讀書。三年後,母親心餘力絀,無力撐持,只好讓王冕輟學去隔壁秦老家放牛打工。王冕欣然同意,次日,母親帶他到秦老家,交代過後,含著兩眼眼淚去了。
  文章到此,我們尋到幾個切入點,可能跟現今國中學生可以產生連結的。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首先,我們先找到這段文章的文眼「母親含著兩眼眼淚去了」一句。我以為如果國文老師教授這篇課文,讓這「兩眼的眼淚」輕易放過  從國文課裡,你學到甚麼?基本的聽、說、讀、寫之外,國文課對你的人生有甚麼樣的幫助嗎?在一次的閒聊中,一位學生聳聳肩回答:
  「不過就是應付考試罷了!」
,便是失職。兩眼的眼淚,寫盡一位母親對無力供給兒子讀書的無奈和對兒子必須中輟打工維生的不捨。類似這樣的關鍵字,在教書時,如果沒有特意拈出,學生很容易一眼掠過,而這正是學習的重點所在。
  其次,當母親向王冕表明次日就得勞煩他輟學打工時,王冕回說:
  「娘說的是。我在學堂裏坐著,心裏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書去讀。」
  王冕的回答,充分顯示他的體貼孝順。我們將心比心地想,自家會讀書、喜讀書的孩子,因為家境清寒,無法和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去上學,母親的深自內疚,可想而知。善體人意的王冕不但沒有表示不滿,為了讓母親不要太難過,還佯裝不在意,甚至提出既能照顧生活、又可進修上進的兩全方案來寬慰母親,王冕的體恤用心,不言可喻。

  成熟的溝通示範

  接著,再來檢視這位王媽媽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現今的單親家庭的媽媽,如果是跟王冕的母親遭遇一樣的困境,在支撐不住的狀況下,必須向成績不錯的孩子開口,希望他放棄學業,去7-1 1打工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她也許會拗不過內疚的煎熬,反倒惱羞成怒地恨聲斥責:
  「你以為你家有錢啊!一天到晚只會杵在那兒死讀書啦!也不會想辦法去打工幫忙嗎!家裡是我一個人的嗎?就讓我像牛一樣做到死你就開心了!是不是?」
  王冕的媽媽不同,她在這方面作了非常良好的示範。她喚來王冕,跟他說:
  「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年歲不好,柴米又貴,這幾件舊衣服和些舊傢伙,當的當了,賣的賣了,只靠我做些針黹生活尋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段話,話裡呈現一位明理母親的良好且有效的溝通。她首先清楚地跟孩子說明家裡所面臨的窘境:家境不佳──父親早死,外在的環境困難──物價高、經濟不景氣;其次剴切表明她所做過的努力:除了設法典當舊衣物外,自己也一直勤作針黹,賺取微薄之資。雖則如此,生活依舊撐不下去。接下來,她坦然示弱說:「如今沒奈何」,只能尋求兒子協助,提出讓他到隔壁放牛抒困的方案,情詞懇切、條理分明,相信再是桀傲難馴的孩子,也會為母親的誠懇坦率而興起同舟共濟的決心吧!

  接受命運卻不容擺布

  文章的下半段,敘寫王冕上工後,日日早出晚歸。遇到雇主煮了好吃的食物給他,他總不忘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點心錢點滴存下,也信守對母親的承諾,買書帶到放牛的柳樹下閱讀。一日,天氣煩躁,一陣大雨過後,湖邊山上被一派日光照得像水洗過似的,綠得可愛,湖裡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好不有趣!於是,突然發心畫下。沒料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竟從此將荷花畫得維妙維肖,像是從湖裡摘下來貼在紙上似的,引得縣人競相爭購,王冕終於脫離放牛生涯,得以賣畫維生,讓母親感到無限的欣慰,選文到此結束。
  這部分著墨於王冕如何面對困難,開創新局。一般在遭遇和王冕一樣的困境時,內向的孩子,難免要自怨自艾一番;外向點的也許要大大地怨天尤人。然而,少年王冕並沒有因為學堂教育上的挫折而灰心喪志,他坦然接受坎坷的命運,也許羨慕同儕能繼續在學堂讀書,卻不因此怨恨母親的無能或自己命運的乖舛。他接受不能繼續在學堂受教的現實,卻沒有一刻放棄喜愛的書本,仍舊千方百計和書本保持聯繫,攢錢購買較便宜的舊書。雖接受現實,卻絕不向現實低頭,他將孜孜求知的課堂搬到柳樹蔭下、綠草地上,沒有甚麼困難能阻攔他求學的心願。所以,經過三、四年的自學,王冕的學問自然有了進步。久處貧困的王冕雖然年紀輕輕的,卻清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知道接受現實才是應世的好方法,坐困愁城根本無濟於事,要趕緊收拾沮喪的情緒和遺憾握手言和,才能心平氣和地繼續前行,也才有機會看到人生其他美麗的風景。而現今的學生如果因為閱讀而有所領悟,進而見賢思齊,這才是讀書的積極作用。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
  王冕的另一個足資稱道的德行就是不服輸且勇於嘗試、積極挑戰的個性。從來沒有繪畫經驗的他,在放眼天光雲影之際,心血來潮,不禁興起將它入畫的念頭。對他而言,繪畫堪稱全然陌生的經驗,他不但沒有裹足不前,反倒不服輸地認定:「天下哪有個學不會的事?」大膽將辛苦攢來的錢投資到胭脂、鉛粉上,不料,竟為自己的人生開創了第二個春天。因為境由心轉,王冕轉而看到了美麗的天光山色;因為勇於嘗試,他接觸了不同的興趣;因為不輕易屈服,他開啟了潛能、成就了新事業。王冕的成功不是僥倖,他個性樂觀、好奇、自信,灼灼凝眸周遭環境,尋找機會,進而把握機會,這在在都是成功的祕訣。這樣的小說不是空造的神話,是植基生活的寫實文學。我們常發現很多人一直到退休後,得空提起筆,才知道自己原來頗有美術方面的潛能,或在書法上挺有天分,或潛藏寫作的長才。只有勇於嘗試的人,才會及早發現新天地,為自己的人生開拓更多的可能。
  總之,「王冕的少年時代」文章的前半部,讓我們見識到子女的穎悟體貼、母親的不捨心情和一場零缺點的溝通。文章的下半段所呈現的是王冕的情緒管理及挑戰、創發能力。如果上課時能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必能由此逐漸建立他的正確人生觀與思想體系。類似王冕的困頓,不管是家庭問題或情緒問題,都是當今國中階段的學生可能會有的遭遇,讀這課書,可以藉機讓他們及早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體恤大人的困難,並學習應對進退之道,成為一個多情又講理的人,甚至能進一步學習溝通協調的策略,這是國文課裡的情意開發,是國文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而由此看來,文章裡的人物或作者,不管身處元代或清代,其實,他們要解決的人生問題和現代殊無二致,這是我們讀經典的意義。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往往就是因為它放諸四海而皆準。
  文學的魅力與功用無分古今,也無分白話或文言,重點是如何提升學生上課的興味,讓學生在走進國文課的教室後,樂在其中。而吸引學生投入課程的要訣,就是讓文章和他發生關聯,或對他有所啟發,讓學生覺得讀的不只是作者個人的心事,也可能成為我將來的問題;即使是古文,也絕不是和我毫不相干的古人專利,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也親切實用。老師要有能力旁徵博引、歸納分析,讓學生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其次,光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一定得設法讓學生一起來參與。所以,討論是必須的。讓學生也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很重要,當然,面對文學作品,為人師者必然有屬於自己的主觀看法,但詮釋應該容許多元的可能,心裡絕對不能只有一個答案,認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師,只會使得討論徒託空言,最終還是淪為個人的喃喃自語。所有的知識,都只有在通過腦子思考過後,才會沈澱在心底。親愛的老師!你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用過腦袋思考嗎?
  小說的虛構與文學的潤澤

  另外,既是國文課,文學的閱讀自然不只侷限在上述的人生啟蒙,挖掘文學之美與情趣韻的文學魅力,自然也是學習的重點所在。
  在史實裡,確有王冕其人。在宋濂與朱彝尊為王冕所作的傳記中,曾記載有一回王冕曾在放牛的時候,偷偷跑去學堂聽人讀書,把牛都給忘了。回家後,被父親狠狠揍了一頓。由這個故事看來,王冕被迫去放牛時,父親仍然健在。但是,在吳敬梓的小說裡,卻更動史實,將王父的逝世提前到王冕七歲那年,以強化王冕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孤苦及年幼處困境而不為所屈的精神,並形塑了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堅強母親。雖然傳記裡的王冕自小好學不倦,但作者顯然有更大的企圖心,何況小說裡就算捨去了這段失牛的經歷,仍然沒有減損王冕好學的程度,卻深度強化作者想要凸顯的王冕的孤苦遭遇及堅強受挫力。有時,改編小說的虛構、渲染細節,往往比真實的部分更加撼動人心,譬如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精彩片段借東風、空城計、華容道上放走曹操……等,都是屬於三分虛構的部分,較諸其它那七分的史實更加吸引人且廣為大眾熟悉,由此可以見證文學強大感染力。
  「儒林外史」採用了「雖云長篇,頗同短制」的獨創性結構。不像「紅樓夢」中,以寶釵黛三人的戀情為主軸,貫串全書;也不似「西遊記」以唐僧、悟空、沙僧及豬八戒一路過關斬將,邁向取經之路。故事裡的近兩百個人物牽牽絆絆,逐一逐批出現又逐一逐批退場,沒有貫串全書的主要角色、主要線索或中心人物,雖有利於反映各階層的生活,卻也因為缺少主幹,結構顯得較為鬆散。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當它以單篇呈現時,卻往往言簡意賅,靈動深刻。「王冕的少年時代」的動人,可於幾句生動的對白見出。母親的俐落條陳中夾帶無限的自責;王冕的回答裡盡是溫柔的體貼;即使是只出場講一段話的秦老家,讀者也能憑藉其聲口特色,摹想其人格。他說:
  「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邊一帶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又有幾十棵合抱的垂楊樹,十分陰涼。牛要渴了,就在湖邊飲水。小哥!你只在這一帶玩耍,不可遠去。我老漢每日兩餐小菜飯是不少的,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