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裡的作家現身說法/石頭的啟示 【聯合報╱劉墉】 2011.12.02

──翰林版國中國文第一冊第二課:〈做硯與做人〉

那硯台表面看來雖然溫潤,骨子裡卻很堅持……
~~~~~~~~~~~~~~~~~~~~~~~~~~~~~~~~~~~~~~~~~~~~~~~~~~~~~~~~~~~

小時候,父親曾經一邊磨墨,一邊指著他的硯台對我說個恐怖的故事:

好的硯石非常難得,當溪裡的好石頭都被撿光了,硯石工人往往得沿溪尋找,看到水邊有好石材,就拿著鑿子開採,有時一直挖下去,挖成一條深深的山洞。因為洞很小,硯工們得從洞口手牽手連成一串,把洞底挖到的好石頭傳遞出來。更重要的是,外面的人發現溪水暴漲,也能及時示警,一個拉一個地把裡面的人拖出來。

有一天,最前面的老父親發現一塊稀世的好硯石,鑿下來小心地交給大兒子,千叮萬囑地說:「這可是寶貝,千萬別掉了!」硯石一路傳下去,最後傳到小兒子手上。突然溪水暴漲,已經湧入洞口,外面的人狂喊著往外拉人,中間的小兒子卻因為一手拿著寶貝石頭,不敢鬆手,沒拉住下面那隻手,害得爸爸和哥哥們都淹死在洞內。

大概因為這故事太驚心,從那以後我每次看到硯台,無論是昂貴的端硯、歙硯、金沙硯,或便宜的學生硯,都會肅然起敬,想它一定是採硯人冒著生命危險,從溪水裡撈出來,或石洞深處挖出來的。

也因此我從十幾歲就收藏硯台,還由於不懂硯台,出過不少糗。譬如初中參加作文比賽,我特別拿了一方最好的硯台去,可是眼看別人用墨汁或墨膏,都寫完好幾行了,我還在那兒猛磨墨呢!等我終於磨好,一筆下去,墨水又瞬間暈散,搞得手忙腳亂。

後來我才知道,照父親生前教我的「輕研墨、重掭筆」,或古人說的「磨墨如病夫」,磨出來的墨汁雖細,卻也容易暈。加上我用的是端硯,磨出來的墨更細,反不如差的硯台磨出顆粒較大的墨汁容易控制。

還有一回,我到台北的雲和大廈拜訪剛回國的張大千先生,特別帶了一方新買的硯台去,當面磨墨請大千先生揮毫。居然磨得滿頭大汗,還磨不黑。張大師笑說:「你的硯台不錯,可太新了啊!上面打了一層蠟,當然磨不黑。」

又有一次,我去香港一家書畫用品專賣店,看到檯子上擺了十幾個精雕細琢的端硯,個個「帶眼」(一種圓形像眼睛似的石紋)。只有一方,既沒雕飾,也沒眼,就像塊扁扁的石頭。我說:「怎還有這麼一塊?當紙鎮哪!」當時店裡的人都笑了,說全店最貴的就是那塊紙鎮。因為石頭太好,怎麼雕都是損失,所以乾脆不動,作個「平板硯」。

我又問:「既無硯堂,又沒硯池,怎麼用呢?」老闆說:磨一點點墨也成,話說回來,根本不必用,摸摸也是享受。

我閉著眼睛,摸摸這塊,又摸摸別的,發現平板硯果然特別細膩。那「膩」很難形容,它不是光滑,因為如果太光滑,就好比在玻璃上磨墨,不容易發墨。那膩也不是軟,因為軟了好比在磚上磨墨,會帶泥沙而顯得濁。當然它更不是粗,因為如果粗得像砂紙,磨出的顆粒一定大,毛筆在上面掭也容易壞。所以古人說「發墨而不損毫」的才是好硯台。

照這麼說,好的硯石應該很溫柔。可是我後來發現也不對,因為我洗硯台的時候,雖然用的力氣不大,卻能磨掉手上一層皮,有時候手上染了墨,只要在硯台上輕輕擦兩下,墨漬就沒了。可見那硯台表面看來雖然溫潤,骨子裡卻很堅持,怪不得二水的雕硯師傅說,好硯石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談到二水硯,可真不錯!我書房裡擺了兩方,一黑一綠,好多書畫界的朋友來訪,摸了又摸,問那是何方名硯。當我說出自二水,大家都瞪大眼睛:「台灣居然有那麼好的石頭?而且這方綠的,怎麼看都像來自金沙江啊!」

筆墨紙都用不了多久,只有硯台是長期的老朋友,在與它交往的過程中,它教了我作人的道理:不平凡往往出自平凡,大含蓄裡要有大堅持。

它也教我做事的道理:精雕一方硯台,先得把底修平,底子穩了才使得上力。

它還教我處世的道理:浸在水裡的石頭都漂亮,要看它有沒有裂紋,就得撈出來,放在大太陽下狠狠地曬!

它更教我教育的道理:任何一塊平凡的石頭,把它打磨光滑,都會呈現美麗的質理和花紋!

國中課本裡那篇〈做硯與做人〉,就是我在1988年,藉著拜訪二水的雕硯師傅,說出幾十年來對硯石的感悟。當時我在美國大學教「中國美術概論」,也常帶硯台到課堂上,讓學生欣賞觸摸,而且在考試時出兩個跟硯台有關的題目:「如果你要出去寫生,只准你帶『文房四寶』裡的三寶,有一樣不能帶,你可以不帶哪一樣?」還有:「文房四寶裡哪樣最耐用?」

然後我會在解答的時候對學生說:四寶硯為首,因為硯能傳世,不像筆墨紙,容易壞,所以好的硯台價值極高。但是相對的,硯又最平凡。少了筆墨紙都不行,只有缺了硯台的時候簡單,隨地撿塊石頭就能磨墨了。所以不要忽視腳邊任何一塊石頭,到了緊要時刻,它們都能成為你的好幫手,它們都能做成小小的硯石。

這就是石頭的啟示。


作者出考題:

在我們以賞析為導向的國文教育中,多多地發揮自我想像是更重要的,如果我是國高中老師會出以下的非測驗題:

1.〈做硯與做人〉是由製作硯台這件事,引申出做人的道理,請以同樣方法,寫一篇〈做筆與做人〉的短文。

2.文章裡說「雕硯先修底_,裝紙箱也一樣,可以說「裝箱先封底」,要先把箱底封牢,免得裝好東西,抬起紙箱時,東西從箱底漏下去。請以同樣方法寫個類似的句子。(□□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