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十六學年度 第四次教學研究會             國文領域 專題報告

題目:書法的韻法意態                  報告人:唐祥明

前言:
清人梁巘(ㄧㄢˇ)在其《評書帖》中以: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韻、法、意、態四個字成為書法史上的提綱挈領的關鍵詞,每個歷史時期的書法風貌和審美追求有所不同,簡潔明白的四字概括中掌握,書法史上大致認同並沿襲這種說法。就以四方向作為書法簡史的說明。

一、晉人尚韻
韻指氣韻、神韻,六朝時文人士大夫受老莊思想影響,放浪形骸行為不羈,思想超逸灑脫,力圖擺脫世俗的觀念,從而使自己的節操、氣概顯示出一種超脫於世的神態,與世不同的狀貌和風度,這種美的表現在人物與藝術上即稱為韻。謝赫六法以氣韻為第一,中國繪畫藝術氣韻的抽象美為最重要的特徵。清遠、沖淡、瀟灑令人餘味無窮,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即是韻的代表。
魏晉是中國書法的極盛時期,書法由實用性目的減弱,審美價值為藝術所追求的主要對方向,鍾繇提出「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書法的創作可以美感的蘊含,以王世貞在藝苑巵言引孫過庭《書譜》,王羲之傳世所寫的作品加以評論「樂毅論則情多怫鬱,東方贊則意絕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蘭亭之興集,思逸神超,私門戒誓,情拘志慘。」認為這是觀賞者以自己的意逆之耳,未必王羲之在創作時預有此種想法。又有人評論黃庭如飛天仙人,洛神如凌波神女,曹娥碑如幼女漂流於風浪間。 能在線條中蘊藉創作的精神意義,當時則楊泉有《草書賦》,成公綏有《隸書體》,衛恒有《四體書勢》,索靖有《草書賦》等描繪與讚賞書體的形韻美態,體現人對自然美和書法美的認識,進一步對書法審美作具體的規範和探討。

二、唐人尚法
法在書法中主要指形式方面的法則,即造型的規律。唐代在各方面都立法時代,詩到唐則法畢備,創造出律詩中最嚴謹的法則,書法中的楷書則將用筆規律、結體範式制定出後人難以超越的具體準則。有均衡有秩序的美,在每一筆之間都絲毫不可以移動的規律。歐陽詢的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唐太宗稱有五絕之德(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的虞世南,用筆內含剛柔,君子藏器必學的筆法。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羲之體,評書者謂河南如瑤臺嬋娟不勝羅綺,得媚麗之態,一鈎一捺有千鈞之力,以外拓取姿,而中擫有法。顏真卿其筆勢雄強勁逸,有一掣萬鈞之力。柳公權則遒媚勁健與顏真卿媲美當時,鋒勁處真純,游絲細筆似鐵鑄。筋骨、藏鋒、運筆、結構、章法、風神在唐代書家的探討中,可以具體有法可循,後人不可逾越的規矩制度。
法一方面帶來學習的途徑,一方面僵硬死板拘泥,要進入書法的路徑唯有從古人進,才能從古人出,清馮班在《鈍吟書要》「書法無他只有用筆與結字。用筆近日尚有傳,結字古法盡矣。變古法須有勝古人處,都不知古人卻言不取古法,直是不成書耳。」 知古法才能避免,點的安排不變像布棋,畫不變像是布算,不變是書法最大的禁忌。以「真」字四筆橫畫須有不同;「佳」字左倚人又四橫,要俯仰有情;「無」字下四點前後呼應;「馬」四點和四畫和緩自如。歐陽詢有三十六法,顏真卿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張懷瓘論用筆十法,李世民有筆法訣等。唐人在法的研究和探討,足以為後世依循的古法,以古開今非入唐人之法不可。

三、宋人尚意
意是書卷氣,宋人對唐人那種壓抑個人情感的「法」逆返的結果,強調書法家的主觀意識,並將其感情、題旨、審美、思想全部透過筆尖,在線條中表達內在的意念。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稱為宋四家。蘇軾提出「我書造意本無法」或是「意即是法」新的美學思想,黃庭堅戲稱蘇軾字像壓死的蝦蟆,蘇軾則以死蛇掛樹反譏山谷的一波三折。意成為強調的主體,法則是讓主體適應的客體,唐人既定的法規,在宋代起革新的思維。
黃山谷把右軍比喻為左傳,王獻之則像莊周,二王的不同以二本書作為比喻。又據說在徙戎州時,舟中觀察到長年盪槳群丁撥櫂,乃悟出用筆的道理,肥瘦有佳處不可置議論。米芾得王獻之的筆意,不蹈前人軌轍,運筆迅速,刷字是他的用筆,擅長各種字體,剛健端莊之中有婀娜流利的姿態,蘇軾稱讚其字超邁入神,點畫所致深有意態。蔡襄真行簡札秀麗,入虞世南之室。取新意需要有本事,標新立異不落古人窠臼,立意高本領強才能在書史上自立門戶。

四、元明尚態
態即是情態,有情有態,態是內心情感的外在形式,是筆墨在紙絹上,留下心靈激動的軌跡。明代尤其在行草書,縱肆奔放,真率動人,情感、筆墨、氣勢、意態渾然一體,充分表現個人的內心感受,以個性氣質發抒其藝術主張。 傅申在<時代風格與大師間的相互關係>一文中對這四個字的詮釋「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的描述,基本上是精神方面的特點,而不是形式的特點。對時代風格更具體的描述則是:唐楷;宋行;元為晉唐楷、行的復興與綜合;明則是前代風格復興與綜合;清前期是明代正統的延續,後期則是對青銅器和碑刻銘文的研究復興。」
法自兼姿,姿不能無累法也。 元明對宋人以意為主作探討,在古人的滋潤下創造出自我的姿態,趙孟頫詩文、書、畫、樂律俱精善,書法則篆隸楷草行無不冠絕古今。祝允明有晉人的姿態,也可以有宋人的意態,草書跳蕩奔放,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文徵明專法晉唐,小楷從黃庭、樂毅中來,大書仿山谷,評者認為影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的姿態。董其昌以米芾為宗集諸宋元諸家之長。傅山以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追求前人所忽視的審美,提出以醜為美的姿態。

五、結語
任何的理論都只能大致上指出某種事物的特徵,不可能包羅萬象,在整體上概括這幾個時代書法的特點,已是難能可貴,後人常引用但是解釋卻不一致,有人認為難道只有唐人有法?其他時代無法?尚意不是只有在宋朝才開始,唐朝的張旭和懷素抒情達意,後代的人無法比的上。字如期人各有姿態,不是只有元明人的尚態。以一個字的概括,上升到抽象的概念,所謂的「尚」就是以這方面的突出,代表這時代的主要特徵。梁巘對自己所提出的補充說明:「晉書神韻瀟灑,而流弊則輕散。唐賢矯之以法,整齊嚴謹而流弊則拘苦。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元明厭宋之放軼,尚慕晉軌,然世代既降,風骨少弱。」 時代的書風是一個歷史時期的主導風格,在同一個時期內各不同書家,在藝術的風格表現出某程度統一趨勢與共同特徵。時代的書風形成有著複雜原因,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哲學思想、社會風氣有密切關係。任何一個藝術家不能脫離社會而生存,受時代下共同的審美觀念,民族風尚、社會變革、宗教哲學觀念必然影響其作品的創作,而主要的趨勢和共同的風貌反應時代的精神。
一個時代書風不是靠個人力量所能左右,較長時期內在的自然形成,他不同於藝術的流派,因此在理論上對時代書風的研究,研究其形成、歷史、發展,無疑對書法藝術創作有重要的意義。

書法欣賞:
王羲之書樂毅論

柳公權書蘭亭詩文

蘇軾書洞庭春色賦

祝允明書赤壁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的頭像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