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老的哲學,最新的「樂活」智慧

老子》是一本以智慧增長智慧的書。藉由這五千字的書,世界上不知道延伸出多少不同類型的智慧。

先秦時代,老莊思想這棵大樹已長成,孔子的儒家學術與她相互激引而攀升,互為樹與藤。魏晉時期的老子,直接影響了王弼、郭象,因為註解老子、說解老子,玄之又玄,竟成魏晉「玄學」主流。隋唐的成玄英、王玄覽,連名字裡都帶有「玄」字,當然又碰撞出新的火花,尤其這是富裕的唐代,尊崇老子的李氏王朝。

老子哲學的可愛,就因為他說「無」、說「谷」、說「水」、說「樸」,呈現開放的狀態,謙沖的懷抱,可以吸納任何學說,遠如印度佛教文化,近如西方民主思想,只要順著自然的趨勢,都融入了道家靜靜的水流中。

「自然」的觀念是道家所推許的,其字面意義是「自身如此」,所以第一層意義是「天地自身如此」。人是天地萬物之一,順著天道自然就對了,所謂「無為」的涵義在此,因為人為造作往往帶來虛矯,台灣近百年的政治環境,讓我們看到著力太多所顯現的醜陋,二十世紀以來全球所關注的「生態」卻是呼應著老子的最原始主張。「自然」的第二層意義是「你我自身如此」,每個人的生命要以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想去完成,不待「他者」,可與佛祖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對等看待。這是生命真實具足,不待他求的真諦,又可與西方文化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對自由的呼籲相呼應。

天地無為,所以萬物自由;我無為,所以你自由;聖人無為,所以凡夫百姓自由。所以老子要去掉所有造成相對或本身相對的東西,賢愚相對、美醜相對、好惡相對、貴賤相對,都應該去掉這種執著,執著就是一種作為,天下大大小小的紛爭,無不由此而起。熟習老子的學說,可以去紛息爭,從個人的修為到國際外交的往來,無不如此。

所以,最後回到跟道初生的「大象無形」的狀態,萬物芸芸,芸芸眾生,都回到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極簡的生命認識,極簡的生活方式。經過無限的文明創造,西方人的資源浪費已經瀕臨極限,他們開始反思、檢討,開始體認東方人的宇宙觀,老子的生命美學,「極簡」也就成為他們一再「減、減、減」的追求目標。

因為極簡,所以可以肆應萬端。因為無為,所以可以「無所住」,所以可以「生其心」。這就是老子,人類成長的歷史裡最老的哲學,最新的智慧。

跨越地理,跨越種族,跨越年齡,全世界都在注目的最新智慧,其實是一種足以反映個人或團體的態度及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樂活」( Lohas的音譯),他的原意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重視健康,重視你我、生物、地球持續活存的能量的一種生活型態。如果我們願意回頭重新認識《老子》,這種最新的「樂活」智慧,早就在最老的哲學裡展現無遺了。



                老子的智慧語

老子的文章十分精簡,全書也不過是五千多字,但我們更希望從這樣精簡的文字裡,挑出沙金、鑽石,發出光芒,更能照耀我們的人生旅程,甚至於人類的歷史文明。

老子的哲學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老的哲學,老子思想的精微處,兩三千年來多少哲學家、思想家在探勝尋幽,多少凡常百姓奉之為圭臬準則,這樣古老的哲學,卻也是人類最新的智慧,我們怎麼能夠不貼心體會,怎麼能夠不踐履力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道」如果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解清楚,那就不是恆常不變的「構成宇宙的實體與動力」。「名」可以用一般的名號來稱呼,那也不是永遠不變的「常名」。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第一章)

「無」是用來稱呼萬物肇始的時候,透過「無」來觀照「道」之體的無限奧祕;「有」是用來稱呼萬物生成的時候,透過「有」來觀察「道」之用的無限活力(徼,邊界)。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第二章)

有無相互促生,難易相互助成,長短相互顯呈,高下相互倚傾,音聲相互諧和,前後相互偕隨。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聖人處事,不恣意、不任己,完全依循自然而行;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發號施令。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第二章)

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助成萬物而不依恃自己個人的能力,功業成就而不誇耀自己的功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五章)

天地無所偏私,無所偏愛,純任自然,把萬物當作芻狗一樣,該用時鄭重其事用它,不用時置放一旁;聖人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看作芻狗一樣,任憑百姓自己發展,而不施加一點點造化。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第六章)

虛而能無所不受,神而能無所不應,千變萬化,永恆而不衰竭,生成萬物,長遠而不終結,這就是「玄牝」啊!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聖人能夠處處謙讓於眾人之後,結果反而被眾人推到最尊崇、最領先的位置;時時將自己的利害得失置之度外,別人反過來榮耀其身,器重聖人的存在。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的人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不與萬物相爭。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第十一章)

三十根輻合共一個轉動的轂,因為車轂中空,才有轉動的可能。揉合陶土做成器具,因為器具中空,才有盛物的作用。開鑿門窗造成房屋,因為房屋中空,才有居住的功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

繽紛的色彩享受,使人視覺失明;錯綜的聲音享受,使人聽覺失聰;多重的味道享受,使人味覺失靈。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第十三章)

我們為什麼有大禍患,就因為我們只想到自身。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二十二章)

就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全天下沒有人能跟他爭。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第二十四章)

自我展現的,反而不顯明;自以為是的,反而不昭彰;自我誇耀的,反而無大功;自矜其能的,反而不久長。


柔弱勝剛強。(第三十六章)

柔弱永遠勝過剛強。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

道體順應自然,好像無所作為,但是萬物藉道而生,實際上卻是無所不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三十八章)

上德之人,依道而行,順應自然,雖然心無求德,反而有德;下德之人,執守形式上的德,自以為不離失德,反而沒有德。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反復循環是道的運行;柔韌謙下是道的作用。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第四十一章)

最大的方形沒有角稜;最好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樂音不聞其聲;最大的形象不見其形;大道幽微無名可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道是萬物化生的總原理,先是道化生為天地間渾沌元氣(一),再化分成陰陽兩氣(二),陰陽兩氣交合,於是產生了和氣(三),如此不斷交合、創生,繁衍成萬物。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第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駕御天下最堅強的東西。「無有」,不見形象,最柔弱的了,卻能夠進入毫無間隙的堅硬實體。我因此知道無為的益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

知道滿足才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產生危殆,生命才可以平安久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第四十五章)

最完滿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有所欠缺,它的作用卻永不衰竭。最充實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有些虛空,它的作用卻永不困窮。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第四十八章)

為學是鑽研學問,所以日積月累,知識日益增加;為道是體驗大道,所以見素抱樸,私欲日益減少。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五十一章)

生長萬物,但不據為己有;作育萬物,卻不自恃其能;長養萬物,而不為萬物的主宰。這就是微妙深遠的道德啊。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最厚的人,可以和不識不知、無心無欲的嬰兒相比。很快就會消逝。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

真正的智者不必多言,整天呶呶不休的根本不是智者。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以正道治理國家,以奇詭用兵作戰;但治理天下,卻不是用正道、也不是用奇詭,而是用清靜無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災禍啊!幸福之所傍倚,幸福啊!災禍潛伏在內裡。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十章)

治理大國,好像烹治小魚。烹治小魚要用小火,不要常常去翻動,治理國事也該這樣清靜無為不擾民。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第六十三章)

無為才是作為,無事才是作事,無味才是滋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十四章)

雙手可以合抱的大木,是從小芽根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一筐一筐的泥土建築起來的;千里的旅程,是從舉腳邁步開始走出來的。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大江大海所以能成為所有河流匯注的處所,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所以能為許多河流所匯歸。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樣珍寶,一直持守、確保。第一樣是慈愛,第二樣是節儉,第三樣就是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前。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天道所含括的範圍廣大無邊,雖然稀疏卻不會有一點漏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死了就變成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柔脆,死後變成乾硬。所以堅強的東西,與死亡同類:柔軟的東西,與活生生同類。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七十七章)

自然的規律,就是減少有餘,彌補不足。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第七十八章)

天下的東西,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任何可以攻克堅強的東西,卻都不能勝過它。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第七十九章)

天道不偏私,但常常讚許只付出而不索取的善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八十章)

人民不論吃什麼粗食,都覺得甘美;穿什麼粗衣,都覺得美觀;住什麼簡陋屋子,都覺得安適;面對簡樸風俗,都覺得快樂。和鄰國的距離靠得近、看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聽得著,兩國之間的人民,即使到老死,也沒有相往來的需要。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真誠的話不華美不悅耳;華美悅耳的話卻不一定真誠。             取自蕭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的頭像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