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一版國中國文第四冊第一課 〈聲音鐘〉。陳黎


預官退役,回到家鄉國中繼續教書,當了九年導師,帶了三屆學生畢業後,校長把我參與編輯的三千份校刊燒掉,告訴我從下一個學期起不用當導師。這九年導師歲月中,出過兩本詩集,朝三十五歲(但丁所說「人生旅途的中路」)大步邁進的我,總共只寫了十四首詩,四篇散文。1988年9月,新學期開始,走過三間導師室,轉入專任教師室的我,驚覺自己生命中最金黃的一段時間已然埋沒於幾間導師室裡不復再現。恰好,在台北報社任職的友人約我寫稿,我彷彿枯木逢春,詩與散文的新葉紛紛冒出,1988年9月到次年8月,一年中總共得詩十九首,散文三十三篇,〈聲音鐘〉一文即是1989年4月之作,發表於當年的《聯合副刊》,十年後,被選入國立編譯館新編的國中國文課本第四冊(此時已是人人皆不願當導師的年代),我又重做了三年導師,看到自己班上學生以及在別班就讀的自己的女兒在課堂上讀這篇文章。

同在專任教師室的我的花中學長方義雄,有一天跟我說,我們的中學音樂老師郭子究上課時曾跟他們說,日常生活聽到的叫賣聲,有些鮮活動人得如一首歌。方老師當下舉了郭老師說的「台灣光復」前後出現在花蓮街頭的賣芭樂老阿伯的台語叫賣聲──「鹹──芭樂,鹹甜脆──,甘~的哦!」──以簡譜記之,大約如下:

5.5 6 5 5 3 0 6 6 5

第一次聽到這聲調的我,彷彿被電擊般,覺得真是太美妙了,簡直是「人間天籟,台語的瑰寶」。因為它,我召喚、集合了周遭或遠方存在或不存在的叫賣聲,構組了虛實交錯的〈聲音鐘〉。有些叫賣聲的確是從我住的花蓮林政街門前或屋後流盪過的,譬如賣麵包、三明治、巧克力蛋糕,賣杏仁露、綠豆露、涼愛玉,賣麥芽糖、鹹橄欖粉,或者修理沙發的呼叫聲。賣烤番薯老頭的「阿──奇毛」,回響自我童年記憶,烤番薯日文「き芋」(やきいも),音接近「ya-ki-yi-mo」,聽進我與我小學同學們耳中,變成了「a-ki-mo」。〈聲音鐘〉中說「請來吃最好吃的美心巧克力蛋糕,美心冰淇淋蛋糕……」,「美心」兩字是我自己轉加的,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裡男主角經常流連廝混的巴黎Maxim(美心)餐廳,名字讓我難忘,我第一次去法國時,還特別在機場買了許多盒好吃的Maxim巧克力脆片回來。

有些叫賣聲則非我「耳」聞的。我說「那位賣蝦仁羹的歐巴桑的叫賣聲恐怕是最平板無奇的」,因為那聲音根本是無中生有,平空冒出的。我太太三重娘家附近大同南路市場裡有一攤專賣蝦仁羹的,傍晚開始營業,賣完即收。我曾經夾在那些無聲自來、排隊等候的食客中,及時享受到蝦仁大、湯頭好的入肚的暢快。滋滋的美味彷彿有聲,在我回到花蓮後,不時浮上心頭叫喚我。

三重地區倒是有一個叫賣聲讓我太太念茲在茲,幾十年來說個不停。她讀三光國小時,學校附近有人賣「改良式」刈包──將小饅頭切成兩半,中夾酸菜。放學的學童們搶著買,販賣者很得意地以台語喊著「三光國小,你好!照排列,照排列……」,請三光國小的小饕們按排列序,依次購買。這叫賣聲大概是母語為客家話的她,講得最流利的一句台語。

我的中學音樂老師郭子究是台灣傳奇的作曲家,只有小學畢業,但人稱「花蓮音樂之父」。他最有名的一首歌是當年花中兩位老師陳崑、呂佩琳填詞的〈回憶〉。1970、80年代,在台灣,凡有合唱團處即有此歌;甚至遠播海外,凡有台灣留學生處即有此歌。1996年,我為花蓮文化中心編輯《共鳴的回憶:郭子究合唱曲集》,將〈回憶〉填上台語新詞,1999年〈聲音鐘〉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時,台語版〈回憶〉也被教育部選為國中音樂課本第四冊之共同歌曲。郭老師也曾將我僅有的一首台語詩〈白翎鷥〉譜成合唱曲,在詩中我把台語童謠「白翎鷥,車畚箕,車到溪仔墘……」轉化成帶點超現實味、後現代風的搖籃曲。〈聲音鐘〉如果在今日寫成,出現的叫賣聲一定大有不同。上周我聽到有人開著小貨車,反覆播著同樣的錄音路過我家:「有壞鐵仔、冰箱、洗衣機、電視、電腦、電水爐倘賣嘸……」哇,我們顯然已進入把壞電腦拋到腦後的「後電腦」時代了。

我不太知道我的同事教〈聲音鐘〉一文時,出什麼題目考我們的學生。我倒發現到前些時候舉行的「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及首次「北北基高中職聯合入學測驗」國文科考試,都用了此文命題。「國中基測」列出此文最後三段讓考生回答兩個問題:一、「作者比擬小販們美妙的叫賣聲像『陽光、綠野、光』,其用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二、「根據本文,『聲音鐘』帶給作者的感受最可能是下列何者?」第二題答案,據「國中基測全國試委會」所公布者,應為(B)「小販的叫賣聲將生活點綴得更繽紛有趣」,但我覺得(C)「像時鐘一般的小販叫賣聲,提醒作者珍惜時光」與(D)「小販叫賣聲總能激發作者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似乎也對,起碼這些叫賣聲確實讓「作者我」覺得時光寶貴(啊美好的時光多麼易逝,不然何以昔日的叫賣聲如今已不復可聞?),並且一再激發我創作靈感,在〈聲音鐘〉寫成二十二年後,又提筆追憶加註。「北北基聯測」國文科第七題則問:「下列何者是針對人物心境加以刻畫的文句?」〈聲音鐘〉第二段中的句子「時間的推移總是默默地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你至多只能從天晴時射入斗室的陽光,它們的寬窄、亮暗來判定時光的腳步」被列為選項(B),扮演「擾亂耳目」的角色。



--------------------------------------------------------------------------------


●作者出考題:

如果要我為〈聲音鐘〉一文出題,我會出什麼題目?也許問為什麼作者「那粗心的妻子又忘了帶鑰匙」(啊,因為我胡說八道)。也許問為什麼這篇文章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是相同的句子(啊,因為說兩次「我喜歡那些像鐘一般準確出現的小販的叫賣聲」可以增加好幾十塊稿費)。也許我會出一題複選題,問文中提到「賣麥芽糖、鹹橄欖粉的照例在星期三出現;賣衛生紙與賣豆腐乳的,都是在星期天下午到達」──那,文中沒有提到的「賣衛生棉的」會在星期幾出現:

(1)日;(2)一;(3)二;(4)三;(5)四;(6)五;(7)六;(8)以上皆非
取自聯合報。圖/可樂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的頭像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