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寶春語錄:
不要迷失,永遠記得自己來自哪裡。
學習是快樂的泉源。
不要跟自己的妥協。
要從失敗中找到智慧。

麵包界奧林匹亞大賽優勝得主吳寶春的故事(節錄自商業週刊)

一個鄉下窮孩子,17歲即離家做學徒,當上師傅時,傳統做麵包方式卻又因時代變化而被淘汰。他如何突破困境和眼界,摘下世界大賽的光榮桂冠?

文/王茜穎

四月初,三個台灣麵包師傅──曹志雄、吳寶春和文世成,在素有麵包界奧林匹亞的「樂斯福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奪下世界銀牌,站在中間個子最小的吳寶春,還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將角逐二○一○年的世界個人賽冠軍。

如果你問這位身高一百六十公分出頭的麵包師傅:這場比賽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是他到法國的頭一晚,遇見了人生的第一場雪。二十多年的奮鬥血汗,彷彿結晶成一場雪花,在巴黎北部的小鎮輕輕落下,「這是我用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一場雪!用二十幾年爭取來的……。」吳寶春不停的拍照,嘴裡念著:「好美!好美!」還興奮的打電話回台灣告訴孩子:「爸爸看到雪了!」

這場雪,他等很久了。

吳寶春是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的鄉下孩子,至今,村子對外的幹道仍是條蜿蜒的產業道路,兩層樓的老屋前,抬頭就能看到大武山。

吳寶春的父親原有很多田產,但結婚沒多久,就把家裡十幾甲田地全輸光,苦日子就此開始。他記憶中的第一個家,是竹編糊泥巴的屋子,茅草做的屋頂,一下雨就會漏水,颱風要來還得爬上去壓石頭,不然又會被吹走。

吳寶春十二歲時父親過世,寡母隻身扶養八個孩子,到處打零工。個子瘦小的媽媽幫忙採鳳梨,每次都很賣力的背了十多顆鳳梨走幾百公尺的路。除了採鳳梨,也幫人家採甘蔗、種稻、晚上有流水席她也去幫忙端菜,後來為了翻新茅草屋,又扛下三十多萬元的債務,但從來沒喊過一聲苦。

因為窮,沒東西吃,哥哥帶著吳寶春去抓過境的伯勞鳥加菜,好不容易抓到一隻,沒想到鳥的尖喙啄得他的手鮮血直流,他忍不住手一鬆,鳥飛走了。隨即,哥哥一巴掌打得他趴在地上:「你讓晚餐飛走了!」

帶五十塊錢離家北上當學徒 落腳在四人住的六坪「鬼屋」通鋪

家裡也沒錢讓孩子繼續念書,哥哥們陸續到外地當學徒,吳寶春也在十七歲時離開故鄉,到台北當學徒,出發前,他最遠只到過屏東市。

媽媽為他買了一張最便宜的慢車票,身上帶著五十塊錢、一小包換洗衣服,吳寶春終於來到台北火車站,繁華的都市在眼前展開,「霓虹燈一直閃,好漂亮!」他驚嘆,全是以前沒看過的新奇事物。

第一個落腳處是木柵菜市場後面的麵包店。剛到沒多久,師傅要他去買香菸,才發現這孩子身上只有五十塊錢,買五個麵包就沒了,怎能撐到發薪日,因此借了他一百塊錢,靠這一百塊錢,他度過了第一個月。

雖然老闆供吃供住,但居住環境相當惡劣,吳寶春笑說自己住的是「鬼屋」,樓下是牛肉麵店,從一旁陰暗的樓梯上去,約六坪大小的通鋪擠了四個人,昏暗、潮濕、油煙、爬滿壁癌的牆壁會反潮,睡到半夜還有蟑螂從身上爬過去。

個子小的吳寶春被師傅暱稱為「細漢仔」,每天清晨三點起床,晚上九點收工。睡眼惺忪的爬起來後,開始把前一晚整理好的數百個蔥花、波蘿麵包發酵、擺盤,因為還是個孩子,個子太矮,只好站在沙拉油桶上面,把烤盤送入烤箱,但因為個子還是太小、烤盤太重,常不注意就燙傷手臂。回憶過往時,吳寶春不自覺的來回摸著兩邊的上臂,傷痕早不見了,但那個痛似乎忘不了。

「這途金艱苦,」啟蒙師傅張金福回憶,但最小的吳寶春每件事都會撿來做,搬鐵板、削馬鈴薯、切蔥、備料、各種打雜他都肯做,當其他人下班後要去玩、交女朋友,他卻每天留下來,用剩下的一小塊麵糰,開始自己練習麵糰、搓麵包。

每個月放兩天假,他就搭著慢車回家,往往到家時已經晚上十一、十二點,媽媽已經睡了,「什麼苦我都忍下來,只要回來看到媽媽在睡覺,我就安心了。」他說自己是一艘「漁船」,在外面捕魚,媽媽是他的「港口」,船靠了岸,心就安了。

當時,六十幾歲的媽媽還要出去工作,聽鄰居阿姨說,媽媽常在工作時體力不支,吳寶春對自己許下諾言:不要讓媽媽外出辛勞工作。

下班兼差洗車賺生活費 薪水全寄回家,自己只留兩千元

他幾乎把所有的錢都寄回家,當學徒時,一個月有六千元薪水,他寄四千元回家,當薪水漲到八千元,他就寄六千元回家,他永遠只留下兩千元給自己。退伍後,他拜了一個有名的師傅,那半年,他將月薪通通寄回家,自己跑去兼差洗車,賺生活費。每天下午四、五點麵包店休息後,他就跑去洗車,洗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睡覺,因為沒戴手套,長時間觸碰藥水,他洗到雙手破皮流血。

但這些還不夠,想出人頭地,師傅張金福告訴他:你要不就做大老闆,不然就要做大師傅!

熬了四年半的學徒,他終於當上師傅,又過了些年,他還當上了台中三家大麵包店的主廚。但就在他爬上山頂時,時代的風向卻吹起變化。以前麵包不會分好不好吃,也不需要太多創意、變化,有做就有賣。然而,隨著所得增加,消費者的口味開始精緻化,講求口感、風味、創新,面對這記變化球,以前師傅傳授的成功方程式不再奏效,銷路下滑。

此時,他卻聽到一個門外漢,之前賣過進口高級音響,沒當過學徒,光靠自己看書、實驗,才兩年就開了家麵包店。

而且聽說,這個人的麵包很醜,店還開在巷子裡,卻在短短時間內,讓醜麵包大熱賣,甚至有客人買不到,居然還求店家:「有沒有冷凍的,拿來賣我。」吳寶春不敢置信,「哪有這種事情!」

究竟什麼叫做好吃?吳寶春帶著好奇,謙卑的向這位「門外漢」請教。他帶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給堂本麵包店主廚陳撫光吃,沒想到他當著其他人的面,吃一口就丟掉,「歹吃!」

原來,秘密在味覺。

味覺的盲點起於成長背景的差異,陳撫光出身醫生世家,他吃的是美食、聽的是進口音響,他知道什麼叫做享受生活。

反觀麵包師傅出身刻苦,唯一的娛樂是下班後大家約去吃海產攤、大口喝生啤酒,從未享受過精緻生活,自然也無法想像紅酒、墨魚原來能放入麵包。

為了訓練吳寶春的味覺,陳撫光帶著他四處吃美食,好吃的飯店、私人招待所、法國菜、紅酒加起司這些都是他不曾去過的地方、吃過的菜色,「原來這些可以當食材!」陳撫光也帶他去吃有名的路邊攤、滷肉飯,簡單的東西裡有深刻、迷人的美味。

懂得吃,還要懂得美的生活。陳撫光教他聽古典樂、爵士樂;教他品酒、帶他去紀伊國書屋買日本專業烘焙書;帶他研究各式食材、甚至嘗試種植的興趣。為了看懂這些日文書,過去不愛念書的吳寶春,還跑去學日文。

看書學用微生物培養老麵 花三年試出最佳溫度、溼度

在書中他開始認識了微生物,發現原來看不見的東西居然能創造奇妙的風味,他實驗用裸麥培養老麵,但微生物的反應很微妙,失敗的次數不夠多就不行,他就曾因溫度太高或太低、桶子的消毒不徹底等原因,導致老麵的死亡,試了三年,終於讓他試出來。

那一桶老麵成為他在亞洲盃與世界盃中的利器,但因為老麵生活的溫度要維持在九度C,在氣溫接近零度的法國,吳寶春只好把老麵帶到浴室,在浴缸裡放滿熱水,營造一個蒸氣室,保持溫度。半夜裡溫度下降,他還要爬起來換熱水,而且每八小時要餵養一次麵粉和水,以免酵母菌餓死。

八小時內做十一種麵包 就算練到閉上眼睛也要做出來

世界盃前一個半月,法國突然寄來新的比賽規則:要求歐式麵包項目(編按:由吳寶春負責)要在八小時內做出十一種麵包,共二百五十一個。「怎麼那麼多?怎麼做得出來!」所有人都嚇到了,這麼大的量,一般需要十二個小時呀!這場馬拉松賽,教練施坤河說:「吳寶春的挑戰最大。」

如長棍麵包,每根尺寸要在五十五到六十公分之間,他要以穩定的手感,把速度從原先的一分三十秒,練到用三個手勢,十五秒內完成。

方法沒有別的,只有像運動員一樣,一直練、一直練,練到閉上眼睛也要能做出來。每週至少一天,晚上六點下班後,他隻身一人在偌大的廚房裡練到凌晨三點。「有時,真的很苦,但想到媽媽,我就不會覺得累。」他語氣哽咽,「媽媽給我一股力量往前衝……。」

三月二十九日,所有選手聚集到巴黎北部的選手村,天氣雖冷,空氣中卻充滿煙硝味。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次比賽三大種子隊之一的日本隊,是由有上百家連鎖店的東客麵包店與神戶屋主廚、帝國飯店主廚,以及二○○二年拿到世界冠軍的日本選手所訓練出來的菁英隊伍。「他們看都不看你,」吳寶春記得對手的氣勢,台灣隊則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國際賽事的小隊伍。

三月三十一日,台灣隊正式上場,在面前放好碼表,八小時倒數開始。

第一個難題:把所有的麵粉標籤拿掉,不同廠牌麵粉需水度不同,你是否能臨場判斷,調出你需要的比例?接下來的八小時,吳寶春以小跑步在全場穿梭,因為機器設備只有一套,三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像精確計算時間的芭蕾舞,快速、優雅、但不能相撞,任何閃失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步驟或其他人。

八小時,沒人喝一口水、或離開上廁所,拚盡全部的力氣,終於在倒數三分鐘前完成,整場歡聲鼓掌。台灣是當天第一組完成的隊伍,在十二隊國際隊伍裡,只有六隊順利完成,連日本隊都沒有完成。

拿下團隊銀牌、個人優勝 含淚把獎盃祭獻給母親

清明節那天,他帶著獎盃回台灣,但媽媽已在六年前過世。「我心裡有一個遺憾,」三十一歲成家那天,媽媽還在人世間,他多希望當時媽媽看見的不只是他成家立業,還能看到他出人頭地,無奈那時他只是一家麵包店的小師傅,他自問:「是不是我努力不夠?」

結婚那天,他帶著淚光上台獻唱了一首歌給媽媽,是阿吉仔的「母親」:

媽媽的目屎 滴滴隴是愛

有時流下來 有時吞腹內

歡喜也目屎 艱苦也目屎

歡喜咱成功 艱苦咱失敗

老母疼子是天安排 不通當做老母是奴才

你那失去了母愛 親像孤帆遇風颱……

四月十日,他回到了屏東老家。走在故鄉的路上,到處都有人打招呼,鄰居阿姨也笑說:「最近常在電視上看到你喔!」吳寶春黝黑的臉似乎有些泛紅。出國比賽前他曾向天上的媽媽許下心願:「請媽媽保佑我比賽拿冠軍,我會拿獎盃回來給妳拜拜。」如今,他虔誠的合掌敬拜:「媽媽,我拿世界冠軍回來看妳了。」

~~~~~~~~~~~~~~~~~~~~~~~~~~~~~~~~~~~~~~~~~~~~~~~~~~~~~~~~~~~~~~

吳寶春-世界冠軍麵包裡的故事

作者:陳雅慧   出處:親子天下

一個窮鄉僻壤來的孩子,只有國中學歷,認識的國字不超過五百個,一斤等於十六兩都搞不清楚!為了讓母親過好日子,他立志成功。藉由跨領域、持續的學習,如今他在法國揚眉吐氣,贏得世界麵包冠軍!
advertisment

三月中旬,來自台灣的吳寶春打敗歐、美、日頂尖的麵包師父,拿下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個人冠軍。今年四十歲,只有國中畢業、沒吃過法國麵包的吳寶春,卻連續兩次在法國比賽奪冠,創下了烘焙業的傳奇。

 吳寶春出生在屏東鄉下,是家中八個小孩的老么。十二歲時,父親過世,家中生計全靠母親一人。國中以前的吳寶春不喜歡讀書、討厭上學。總是放牛班裡的最後一名,國中畢業時國字還認不到五百個。

 因為不知求學的意義何在,國中畢業後就北上當麵包學徒,才發現「沒讀冊」讓他吃足苦頭。

 在他的自傳《柔軟成就不凡》中有則小故事:初到台北的吳寶春是一三八公分高的鄉下「細漢仔」。剛當小學徒時,師父要他秤一百兩的糖,他拿著吊秤,專心看著細細的格子,一格一格從一數起。師父看了破口大罵:「你白痴喔!不知道一百兩是六斤四兩?」「細漢仔」愣住了,因為沒有讀書,真的不知道一斤就是十六兩。

 一直以來,吳寶春內在有著強烈的趨力希望可以成功、出人頭地,讓母親不必再過苦日子。他以為不升學、當學徒就可以不必學習;因為自己不怕苦,但怕讀書。沒想到,當學徒還是得學習,而且,這種學習一點也不比讀書輕鬆。

 當兵時,為了突破瓶頸,吳寶春才開始認真「讀書識字」。服役期間,他一邊看電視一邊看字幕認字。讀不懂的地方,就去問大專兵。他最喜歡讀商業、勵志的書。讀大專兵案頭上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讓他首次感受到心靈的戰慄。閱讀讓他彷彿長出一對得以高飛的雙翼。

 帶領他進入更高境界的貴人陳撫光,教吳寶春「品味」。陳撫光熱愛美食和美好事物,他給從來不知何謂精緻生活,下班後只想去海產攤、土雞城的吳寶春當頭棒喝:「麵包不好吃」。他帶著吳寶春嘗美食、品酒,更建議他到台北亞都飯店住三天,把飯店裡的每一個餐廳吃遍。知道什麼叫做「好吃」。

 學習慾望強烈的吳寶春為了看懂日文烘焙書去學日文,又幫進口食材的廠商研發產品,換得廠商免費讓他到日本進修。日本進修解開他學習烘焙的困惑,靠「感覺」傳承的台灣烘焙技術,有太多的失真:「原來十幾年來,我都用錯的方法做麵包!」吳寶春真正體會到烘焙的藝術和深奧。

 靠著自學,吳寶春從國中畢業的半文盲,到眾人矚目的世界冠軍。深深體會學習的挫折與樂趣,吳寶春希望自己未來無私的傳承,投入台灣烘焙的教育與創新,能提升台灣烘焙業的國際競爭力。

 熱情的寶春師父,在專訪中娓娓道來他的學習和成長之路。

得獎第一個想到母親。母親對我影響非常深,在貧困家庭長大,母親一個人養八個小孩,這麼苦,她都不放棄。她知道自己不能不工作,小時候常聽到鄰居的阿姨叔叔說:「你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去雜貨店買了康貝特,又去工作了。」

 還有一個畫面讓我記憶深刻,當兵時有次抽空回家看媽媽,母親出去工作回來洗完澡,正準備吃飯。我看到桌上只剩下魚頭,只有魚頭和飯,那魚頭大概不只吃一天了。我霎時淚流滿面,轉身快說:「我回去了!」那時我身上只有回營區的錢。我對自己說,當兵回來後,不要再讓母親辛苦的去工作。

預演世界冠軍的工作態度

我因為學做麵包才知道學習的重要。因為做麵包必須會數學,也因為做麵包,我才去學日文……更重要的是,跨領域的學習。

其實小時候,我很會逃避,但長大後發現逃避反而更痛苦。比方說我發現自己因為沒讀書,既沒知識也沒常識,才開始學認字和閱讀。

我心裡一直想要成功,所以想知道成功的人是怎麼做到的。於是我開始讀傳記,從中去觀察、去學。

傳統的麵包師父都是技術導向。但是麵包師父要提升,不只要學專業技術,要學美學,比方說蔬菜怎麼搭配才能好看又好吃,食材間味道的和諧等,都和美學及想像有關。若無法想像,就無法形成畫面,但要有想像的能量,必須靠學習來補充。

麵包是我的專業,但如何讓我的專業更豐富、更精采,就必須學習廚藝、美術、音樂、品嘗美食、品酒等。我也曾經為了學習如何發酵老麵,而去研究微生物。在台灣結合微生物和烘焙的書很少,所以我就去看日文的書。

當我學習愈多,瓶頸就愈少;學習愈多,我的失敗也愈少。我把失敗當智慧的累積、當考驗。跟媽媽一樣,我從來不怨天尤人。我會自我反省,就算學習過程遍體鱗傷,我都會站起來繼續努力。

準備到兩百分

這次出國比賽前,我就已經宣告要把冠軍拿回來。我以世界冠軍為目標,所以我做的事情就以世界冠軍為標準:冠軍現在應該是在看書,不是看電視;冠軍現在應該在練習,不是在睡覺……我準備好了,準備到兩百分,已經熟能生巧。就算最後我失敗,過程中也學到很多,技術也成長。

 準備到兩百分的意思是,比賽項目都準備好,也都會做,且能準時完成。然後,我會給自己出狀況題。比方說,萬一我手受傷怎麼辦?萬一機器出問題怎麼辦?若蒸氣烤箱壞掉?沒有我熟悉的材料?考試不管人為或機器出狀況,參賽者就是要在八小時內做出來。

 二○○八年第一次去法國比賽前,我沒去過法國,也沒有吃過法國人做的法國麵包。賽前,有點懷疑自己做的麵包是不是對的?比賽當場,我覺得自己做的法國麵包和道地的法國麵包味道差不多,但我的外型更漂亮。

 我到日本去學習,學的時候把自己歸零,用朝聖和海綿的心態,回來後,把師父的技術徹底練習,然後烙印在我的腦海裡,變成我自己的東西。再去挑戰這個師父的技術,不是背棄,而是要做得更好。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不斷學習才會不斷成長。我不希望台灣烘焙業只是曇花一現,未來要著重烘焙的教育。現在我在高雄餐飲學校教課,希望培育和引發烘焙業的創新,提升烘焙業在台灣的地位。我想要做的是麵包藝術家。

 未來我想著重培育人才,我教一個老師,老師可以教一、兩百個學生,這樣才會快。我不希望徒弟和台灣的烘焙業,跟我以前一樣,那麼辛苦。我們要走入國際,就要跳脫以前。要讓台灣的烘焙有國際競爭能力,我們應該往前看。

有時候,想到我經歷過的苦日子,便當裡沒有菜,只有白飯;衣服都只能撿別人剩下的穿,不是太長就是太短。現在成為世界冠軍,揚眉吐氣,我自己其實都覺得滿感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的頭像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