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佳作一】寬與深

   「寬」,是人生的廣度加豐富度;「深」,則是人生的厚度,寬與深看似人生的不同面向,但事實上,人生在寬與深的調和中,方能展現最強的生命韌度,擴展人生的價值。

    古典物理學大師--牛頓使世人見識到了知識的深度、人生的寬度。年輕時即以高度的科學天分嶄露他的不凡,後來更發表了「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使他獲皇家科學院的殊榮,但他在深入探討力學後,更進一步轉往光學方面的研究,甚至老年時還竭盡心力研究微積分理論。他的成就不僅深遠而且層面寬廣,關鍵就在於他行事的認真、踏實,和專注。在人生各階段中,都有「階段性任務」,若專心一意地將心力投注於各階段上,那人生的「寬與深」便能兼顧。

    當然,欲發展人生的「寬」或「深」取決於自身能力和外在因素,並非都能像牛頓一般達到人生境界的最佳平衡點。史懷哲三十歲時便獲得了三種領域的博士學位,但在傾聽「內心的鼓聲」、理想的呼喚後,他決心習醫,並前往非洲落後地區行醫、助人。因為認清所求,他勇敢堅毅地在各領域中轉換,雖然因生命有限,而無法更深入地鑽研各領域的知識,但是,所學之廣豐富了他人文、科學各方面的才能,並且在實踐行醫理想的歲月中,他不也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更深的愛和關懷關嗎?這,亦是另一層面的「深度」。

    人生,是追尋和實踐的過程。在追尋中,我們將遭遇各式的選擇,體驗各色的人生風貌--這便是人生的「寬度」;在實踐中,我們竭盡心力灌溉夢想、追求卓越,在一次又一次的試煉與考驗中錘煉自我,增強能力-這便是人生的「深度」。牛頓和史懷哲皆依循自己的內心,勇敢畫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輿圖」,深與廣不再局限他們的人生意義,因為他們已用堅定的信念和努力地付出,使「深與廣的調合」綻放獨特的生命價值。

講評:

一、  本篇針對人生境界發想,首段即提出「人生在寬與深的調

和中,方能展現最強的生命韌度,擴展人生的價值」作為全文主旨。二、三段分別舉出牛頓與史懷哲為例,印證不同的生命姿態,只要有決心、肯努力,都能達到使生命既寬且深的境界。末段作結,回應前文,以努力與信念調和寬與深,繪造自我生命輿圖,有自勉勉人之意。

二、  見解不俗,體會深刻;結構端嚴,層次井然,文筆清順。

 

【佳作二】寬與深

    一次文學的研討會上。一名記者問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同樣是原住民作家,您和達悟族的夏曼.藍波安先生,誰的文學比較卓越呢?」瓦歷斯微笑:「我住在山上,我的文學視野自然比較寬,而他來自水邊,造詣當然比我深。」

    瓦歷斯的妙語化解了當時一度的尷尬,也剎時讓我明白了「寬」與「深」兩種不同的境界。「寬」是博覽的水平視角,而「深」則是專一精練的目光,「寬與深」的哲學不僅運用在文字書寫上,同時是一種人生追求進取的態度。

    放眼大千世界中的美麗藝術,我渴望能彈箏遊藝,遍習禮樂射御書數,以寬的角度戴天履地。面對音樂,我感受搖滾樂驃駻而沛然莫之能禦的金屬撞擊,悠遊於古典音樂的和諧弦律;面對書本,我喜歡來自西方的奇幻小說,亦享受沉浸於古人的氣韻風流之中;面對書法,我敬仰歐陽詢的穩重工整,也欣賞王羲之的靈動。

    然而,我發現淺嚐輒止已不再能滿足我焦渴的性靈,「逐二兔而不得一兔」,最後我選擇明末的大書法家傅山,做為我藝術上「深」的探索。倚側頓挫中化規矩於無形,傅山的字老殘而枯挺,一洗甜熟靈巧的風格,他所展現的是「寧拙毋巧,寧醜毋媚」的拙澀面目,遒勁的線條中豪氣干雲,反映了我內心渴求的那個,粉華剝蝕後赤裸裸的自我。

    唯有如此的「深」我才能直視心底的真我;只有那麼「寬」我才能在天地中以靈明的視野行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充滿大美的世界中,我將持續「寬且深」的探尋內在的涵養與外在的光華。

 

講評:

一、先以實例揭舉「寬」與「深」的差異,繼而以自己對音樂、文學、書法的多方欣賞,說明對「寬」的體驗及其不足,進而以自身對傅山書法風格的深入實踐,證明深入鑽研的具體收穫,最後扣合「寬」與「深」並重的人生探索之旅。層層遞進,周延而完足。

二、文筆流暢,敘述生動,舉證貼切,結構嚴謹

 

【佳作三】寬與深

    寬,是草原;深,是峽谷;既寬且深,那要是海洋。在草原上馳騁,可以見識大千世界,豐富知識的類別;在峽谷裡逡巡,可以溯及上萬年的地質歷史,全盤掌握它過去與未來的身世;在海洋裡漫游,能夠在眼見琳瑯滿目的世界之際,同時捉住它們成形的脈絡,是理想中的理想。

    然而,在現實之中,沒有人擁有那麼多的腦容量與無窮的光陰,貪心地裝載整個海洋。迫於無奈之下,我們勢必要有所取捨。寬或深?或許有人會這麼問,但我要說,是先寬後深。

    在探索浩茫的知識宇宙的最初!應該盡其所能地廣泛閱覽,不要抱持任何的成見,努力拓廣自己見聞的邊境。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冷靜客觀的角度評判、分析、比較,洞悉事物與學問的優劣之處,取其所長與所短,暗記在心中,慢慢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在那之後,便要選擇幾樣自己傾心的,開始深入鑽研,如同地質學家鑽開山壁,耐心且有條不紊地,建構一座穩健、富麗的知識城堡,讓它深植在自己心中,內化入靈魂的一部份。到了這裡,說不定要花上一輩子,然而我們也會擁有一枚自信、無愧的靈魂。

    在探索學問時,妄想直接吞食海洋,只會雜亂無章,滿腹半調子的學問,卻沒有一樣是純熟通透的。有些人花了一生喝海水,最後才發現無以依憑時,只能仰天喟嘆,只恨不能重頭,我們不能不引以為鑑。

    馳騁於廣褒草原,逡巡於深幽峽谷,我相信只要有條有理地充實自己,最後在我們心中,最少也會匯有明亮如鏡的湖泊。

 

講評:

一、  以形象式的書寫,點明寬、深的意義,清楚破題。並以先

寬後深為文章軸線,串起全文架構。後半則具體分述寬與深在知識學習的作用與重要,並說明有「寬」無「深」的缺失。

二、敘寫清晰,結構完整,善用具體意象。

 

【佳作四】寬與深

    「不要將自己侷限在小天地裡,走出去,將會發現世界如此的寬大、精深!」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只圖於眼前甚至表面的事物,卻忽略了自己那潛在的力量。如果我們能踏出腳步,或許視野就能更加遼闊!

    在臺灣,人人認為醫師是個待遇優渥,大家爭破頭也要達到的位置。然而,人們常忽略了其所能奉獻的更遠大,更寬廣的那股助人的力量。台大優秀生羅一鈞便做到了更「寬」,他毅然決然地放棄臺灣的豐富資源,而選擇到那「最黑的大陸」,馬拉威。人們都說他瘋了,但他秉持著與他人不同的寬大的心,將愛心的種子撒播至更遙遠的角落。他也實現了「深」的境界,即使處於資訊不發達,是如此偏僻的一角,但就是因為鮮少有人願意委屈自己,花費心力研究那深暗,未知的大陸,所以更能充實醫學知識,在浩瀚如宇宙般的醫界中,發掘出無盡的寶藏,進而幫助更多病患。

    我也喜歡在課內知識外的世界不停鑽研,不停充實自我。成功並不是一蹴可幾的,大文豪莎士比亞不是偶然會創作,在當馬車伕的閒餘,也會朝戲院內偷看,漸而具備了寫劇的能力。我們不知道挑戰會在何時降臨,但只要隨時裝備好自己,拓廣各方知識,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也別忘了溫知,朝更深的奧祕大海中鑽研,那麼即使在未來有多少的挑戰等著我們,也都能臨之而不懼了!

    「活著是為了學習,但學習並不是為了活著。」在無限的未來裡,我們還擁有明天,趁著青春年少好好的充實自己,加廣視野,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人生目標!

 

講評:

一、開頭點出人應突破現狀,才能發現世界的寬大與深奧;其後分別舉羅一鈞遠赴馬拉威習醫,因而扎下更深的醫學根基,莎士比亞在當馬車伕的餘暇,培養了編寫戲劇能力兩例,說明學習須兼顧深與寬。文末以「活著是為了學習,但學習並不是為了活著」作結,回應前文以深與寬態度學習的重要性。

二、文字通順,舉例妥切,轉折自然。  

 

【佳作五】寬與深

    如果我們想要開出飽滿的果實,我們需要進行寬與深的努力。寬,是廣泛的吸收我們所需的養分;深,是紮紮實實的在土壤裡深植我們所固有的根。寬的開闊與深的穩定,是我們在任何一領域的經營之中所必備的。

    文藝復興年代,所要創造出來的「全才」,即是寬與深並進的學習方式。文藝復興裡的一代宗師達文西,除了是一個知名的畫家,更是發明家、機械家,更是一名解剖學專家。為了能夠畫出一匹生動的馬,達文西徹底對馬的骨骼和肌理進行研究,將每一吋肌肉移動的方式刻畫在他的素描內,更反覆練習繪畫的基本功,最後,他所畫出的馬栩栩如生,而這是他廣泛學習更多的知識的「寬」,以及用心加強基本功的「深」所打造出的成果!

    我從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便開始學習與鋼琴上的黑白雙鍵對話。老師總是會讓我反覆練習一些毫無美感可言的練習曲,還有不同作曲家的曲子。小時候的我,不喜歡練習曲,也有自己偏好的作曲家,但老師還是會要求我紮實的練好每一首練習曲,還是讓我和每一時代的作曲家彈上一段時間的戀曲。一直到我長大之後,我才了解是練習曲讓我打下了深深的基本功,而不同作曲家的曲子使我有能力面對不同的曲風。

    深度和寬度,決定了我們成功的強度。一個只有寬度而無深度的人,終將一事無成;一個有深度而欠缺寬度的人則把世界給走窄了。能同時以廣泛的寬,以及紮實的深去編織自己的夢想之翼,才能飛得高又看得遠!

 

講評:

一、  首先揭示「寬的開闊與深的穩定」,為人生中經營任何領

域所必備,點題清晰而貼切。二段舉達文西作畫為例,說明多領域學習和反覆練習的基本功,為造詣極境的法則。三段以自己學琴的體悟作印證,進一步深化論點,加強說服力。末段強調寬與深必須並重,以回應全文論旨。

二、結構穩健,文筆流暢,結尾尤見意象之美。

 

【佳作六】寬與深

    「人之所學,於寬、於廣、於深。」這句從小爸爸就刻在書桌上的那塊翠綠的玉牌上,當作家訓之一。小時候的我,深不能了解這短短十個字所蘊含的道理何在。

    即使媽媽讓我學習拉小提琴,我也未能體會這十個字是多麼地有哲理。剛開始,夾琴、練姿勢、習奏單調乏味的音階和毫無音律美感的練習曲,這些對只想演奏優美的韋瓦第協奏曲和輕快小夜曲的我,簡直是一場夢魘!但為了日後能成功地詮釋韋瓦第的優雅,我還是勉強撐了下去。五年過去了,指導老師終於點頭肯定我有能拉出巴洛克式的莊麗的能力了,可是她說:「練習音階和基本曲的時間還是要多一點喔。」當時的我心裡不免埋怨一番,覺得這些會浪費我的時間。

    直到有一天,我去觀賞達利的畫展。在展覽中,最令我嘖嘖稱奇的不是他誇張而夢幻的主題,而是那逼真精湛的漸層技巧及光影效果;不論畫中事物是多麼不切實際,我都覺得它們栩栩如生,彷彿下一秒就從油畫中掉落至地板上。正當我驚嘆不已時,耳邊傳來了導覽人員的解說:「……達利之所以能有這種令人折服的技巧,全仰賴他每日不斷地練習最基本的塗抹技巧,及嘗試各種主題……」爸爸那塊玉牌和老師叮嚀時的關切神情,猛地竄入我的心中。而我才頓悟自己的技巧缺了什麼關鍵因素:缺乏加強基本功的「深」及學習更多曲風的「寬」。

    自從那次觀展後,我的練琴方式變得截然不同:我不再敷衍地練基本功,反而花更多時間;我不再只侷限拉自己喜歡的曲目,反而去挑戰更多,像是柴可夫斯基的磅礴和普羅高菲夫的震憾。因為我知邊,「人之所學,於寬、於廣、於深。」

    今天,我站在紅幕升起的舞臺上,手抱著小提琴獨奏第一名的獎盃,我知道我無愧於爸爸苦心刻上的家訓,和他所要我了解的寬與深的意義。

 

講評:

一、  以寬與深為家訓所示破題,隱指其重要性,隨即筆觸轉

向,點出作者之不解。然後由學小提琴之挫折經驗,到看達利畫展之體會,領悟基本功與寬廣學習之重要。結論則回歸「寬深」家訓之正確體悟,首尾呼應。

二、敘述流暢,文筆生動,結構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的頭像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揭開三和國文面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